发布时间:2022-10-19 13:24 | 来源:http://dede.com | 【大 中 小】 | 分享: |
延档个把月的《皓镧传》千呼万唤始出来,播出后贬多于褒,“豆瓣网”上从编、导、演到制作,全都被往死里酸,明显有负众望,“烂大街的‘玛莉苏成功史’怎么就拍不腻?”、“你关了静音看,亲娘被扔井里死了,怎么吴谨言笑得花枝乱颤?”、“战国时就有纸了?”,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史记》里明文有载“淫不止”的“赵姬”被这样大费周章洗白成“李皓镧”的正当性、必要性不知究竟何在?(更妙的是,“皓镧”二字取自吕不韦传记里的“皓镧夜明珠”,但戏里明摆著那颗珠子就是冒牌货…,只能说这戏创作的脑洞大开,是寻常地球人追不上的),于正作戏从“宫闱剧”到“金庸剧”素来以“思路刁钻”、“绝不严谨”著称,去年《延禧攻略》横空出世,媒体、观众奔相走告“于妈转性了!”,看来偶一为之才叫“惊喜”,紧接著一出以“原班人马”为标榜的《皓镧传》方方面面就又打回了原形。
《皓镧传》跟《延禧攻略》距离太近,教你规矩跟体统的“魏璎珞”、清宫版霸道总裁的“大猪蹄子”乾隆皇,都还在记忆犹新的风口浪尖,不能怪观众反射性地对照比较,第一集才打了照面,就被吴谨言“大哭像大笑”的演技吓得不要不要,然而假的其实不是吴谨言的演技,是整个剧本质感的粗糙:角色塑造单薄,人物关系发展肤浅、草率,笔触幼稚,情节欠缺铺陈,节奏虽快毫无情境可言,对白过于现代不伦不类,战国时代的背景人人一口时下文青的无病呻吟。继母的迫害做为揭开序幕的第一波高潮,却三两下就交代了…;吕不韦那般机关算尽之人,居然因为李皓镧那个一抹就掉的假伤疤对她另眼相看…;好容易在亡母坟前父女相逢,原该是剧力万钧的情感爆发桥段,也被平庸处理得像过场戏…;接二连三欠缺“说服力”(更别说情绪或情感的“感染力”)的败笔,原先《延禧攻略》的“角色鲜活,人性通透,情感饱和,情节缜密”种种优点竟似荡然无存,再也听不到“我成了最好的皇后,却不再是最好的自己”那样隽永的台词,再也看不到富察皇后殚精竭虑拯救的不只是璎珞的安危而是她几乎被仇恨淹没的“本质里的良善”,这种深邃地撼人心弦的感动。
《皓镧传》在制作预算上还是不惜工本的,赵国宫殿的大场面戏依旧在视觉上展现了格局与气势,但宫闱戏层出不穷,观众早八百年胃口就被养刁了,就戏论戏,看的还是“戏味”与“内容”,编、导阵容走马换将后,《延禧攻略》里脍炙人口的“讲故事技巧”、像电玩RPG打怪练功的“爽快感”(几乎一到两集就精准完成一个“事件”,什么“荔枝宴”、“请天雷”…,看得人目不暇给),在《皓镧传》里黯然无光,第七集“火烧祭天”一场高潮戏,演就演了,前前后后却还有那麽落落长的交谈,戏全用“讲”的了,该有的悬念被堆叠、驾驭得疲软无力,还不如那个群演众多的排场有看头。诸如此类的失误频繁,再如“意外”烧死了盲眼婆婆、“意外”在大街被奔马撞翻(然后被秦王孙扶起)…,太多这种廉价的“为戏而戏”的哏,殊不知“精彩”跟“狗血”一线之隔,差别一在创作能量的强弱,二在戏哏“品味”的拿捏,整体来说,《皓镧传》从人到戏眼高手低,落了个“徒具其形,不见其神”。
传统戏曲行当有所谓“人保戏,戏保人”的说法,“魏璎珞”的人设“完整出彩,独特吸睛”,除非毫无戏感否则谁来演都“像不像,三分样”,那是“戏保人”,但总要一个演员能够以实力底气服人,才真正算是站稳脚步,于正捧人向来任性(当年独排众议以《宫锁珠帘》、《笑傲江湖》力捧袁姗姗,闹了个不上不下,即是一例),眼见为凭,吴谨言新红乍紫,但演技仍然“磕磕绊绊,没有细节”,距离有能耐“以人保戏”还有颇大的距离,《皓镧传》中,聂远跟宁静沉稳凝练的好演技算是可惜了。
本文由:yobo手机体育网页版 提供
关键字: yobo手机体育网页版-全站登录入口
上一篇:yobo手机体育网页版下载:香港美国商会示警: 港版国安法 恐致外企、人才出走 - 财经要闻 - 工商时报